鎮(zhèn)江一院“護士伉儷”:浪漫相守,“醫(yī)”路同行
編者按:
有一種浪漫是堅守崗位時的相互掛念,有一種牽掛是工作之余的互道平安, 有一種力量是相互鼓勵下的并肩作戰(zhàn)——
他們是一群與死神抗衡的人,他們治療患者的病痛,更治愈患者的心靈;他們是寶寶出生時的“臨時爸媽”,給予寶寶最貼心的護理和安撫;他們每天穿梭在病房與護士站之間,他們會在扎針時小心翼翼,減輕患者的不適;他們在疫情來襲時堅守“疫”線,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救死扶傷的他們被稱為最美“逆行者”;他們是人們口中的“白衣天使”,他們雖然沒有耀眼的光環(huán),卻是那么的不可或缺......
在鎮(zhèn)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900多名護士一直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yè)精神,履行服務人民健康的重要職責,在病床前為病患提燈照亮回家的路。
在鎮(zhèn)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叫作“雙護家庭”。疫情期間,他們同心抗疫,演繹著特殊戰(zhàn)場的愛與堅守;平時工作,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為醫(yī)護事業(yè)默默貢獻著“雙倍力量”。
“他們在同一家醫(yī)院上班,工作地點也許只隔一層樓,卻很難見上一面;他們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卻常常因為‘錯時’回家,擦身而過;他們精于照顧患者,卻往往沒有時間照顧彼此……”市一院護理部主任高燕告訴記者。在“5·12”國際護士節(jié)前夕,記者走近市一院的護士“夫妻檔”,了解他們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舍“小家”為“大家”,堅守是屬于他們的浪漫
王振磊是市一院唯一一名具有江蘇省護理學會危重癥??谱o士、中華護理學會血液凈化??谱o士兩個“專”字頭資質的護士,他與愛人宋娜2008年在醫(yī)院實習時相識相愛,并走入婚姻的殿堂。從此,他們既是戰(zhàn)友,又是夫妻,在相互鼓勵下并肩作戰(zhàn)。
宋娜和王振磊
“結婚以來,宋娜開了兩次刀,雖然我都沒有請假陪她,但她還是特別理解我。”對于妻兒,王振磊滿滿的愧疚:“她生病和生孩子期間,我都只是提前調好班,白天上班晚上陪他們,她從來沒有怪過我,都說工作最重要。”
王振磊一直記得10年前一個忙碌的下午,他接到了母親的電話:“孩子發(fā)高燒了!正在抽搐,不停地哭,怎么辦???”一向干練的王振磊,一時竟不知如何是好,一邊是排著長隊等著血透的病人,不好請假,一邊是正在發(fā)燒至抽搐的兩歲的兒子。
“還有很多病人在等著血透,我走不開!你打120吧。”簡單地交代了母親幾句,王振磊便匆匆掛斷電話。
下午兩點多,王振磊的母親撥打120,將小孫子送進市一院的急診搶救室。
下午5:30,換班的同事到崗后,王振磊來不及脫下白大褂,就急匆匆地趕到搶救室??粗稍诓〈采系暮⒆?,王振磊心中百感交集。傍晚6點多,宋娜剛出手術室拿起手機,看到無數個婆婆打來的未接電話,她慌了神。當宋娜回電問清緣由后,立刻飛奔著趕到搶救室,看到額頭上貼著退燒貼的孩子時,她俯身抱住孩子哭了。
“我們結婚這么多年了,看見她哭的次數還真不多。”王振磊說,雖然難過,但是他們夫妻之間從未因此有過埋怨,更多的是理解與包容。
“在醫(yī)院工作,每天都是在經歷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主動也好,被動也罷,身為醫(yī)護人員,我們別無選擇,這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所在。”在堅守這件事上,夫妻倆有著高度的共識。
是啊,身為護士,自己的孩子生病卻顧不上照顧,不禁令人心酸。但在事業(yè)和家庭之間,在“大家”和“小家”之間,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堅守“南丁格爾誓言”。如果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那么這種心照不宣的堅守就是屬于他們的別樣浪漫。
并肩同行的“甜蜜風景”,是他們最好的陪伴和支持
作為大學同學,妻子段文雅是班長,丈夫張愛明是另一個班的副班長,他們一起實習、一起報考、一起被錄取,今年是他們工作的第四年,結婚的第三年。
從校園到醫(yī)院,從校服到白大褂,一路相伴而來的張愛明和段文雅,是市一院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張愛明和段文雅
“坐在他車后,就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段文雅說,從上班的第一天起,張愛明就一直堅持每天接送自己上下班,“每天坐在車后緊緊地抱著他的腰,就特別踏實”。
的確如此,段文雅在兒科工作,由于兒科工作的特殊性,如果上白班,工作時間基本在8:00-20:00,晚班則是1:00-8:00。在心內科工作的張愛明如果上白班,下午5:30就下班了,下班后的張愛明會張羅著買好飯,來到兒科等待段文雅一起下班,然后騎著電瓶車載妻子回家;如果段文雅上晚班,張愛明會調好鬧鐘,準時將妻子送到單位再回家睡覺。
這種“甜蜜的習慣”從上班的第一天起,一直延續(xù)至今。疼愛老婆的張愛明成了醫(yī)院里的“最佳丈夫”代表,而這對“護士夫妻檔”也成了醫(yī)院里一道“甜蜜的風景”。
然而,多年來被丈夫寵出的生活習慣因為疫情的到來被打亂。去年,張愛明被調派去支援我市防疫抗疫工作期間,段文雅很不適應,感覺“心里空落落的”。
張愛明離開的第一天,段文雅就在微信朋友圈傾吐思念之情:“愛明不在的第一天,很想你。”朋友、同事在為張愛明的“逆行”點贊的同時,也被塞了一嘴“狗糧”。
實際上,他們除了生活上的關愛,更多的是在工作上的互相幫助。
“去年我去省里參加兒科操作比賽前,每天都要練十幾個小時。”段文雅說,在家練習時,張愛明時而化身患者,讓她模擬操作過程,時而化身評委,指出不完美之處。最終段文雅在比賽中獲得第二名,段文雅驕傲地說:“我的獎牌里有他的一半功勞。”
這對伉儷情深、并肩前行的夫妻,一直在救死扶傷的道路上互相鼓勵、互相扶持,往往當萬家燈火亮起時,他們總有一個人還在病房里爭分奪秒地為市民健康保駕護航。“我們互相的包容與理解都已經滲透進生活的點點滴滴。”張愛明樸實的話語,透露出他們對這份職業(yè)的堅定。
他們初心未改,從一個起點到另一個起點,從一個目標到下一個目標;他們“黑白顛倒”,一個上白班一個上夜班,交替守護著他們的“小家”與“大家”;相互鼓勵,并肩同行就是最好的陪伴和支持。
志同道合追逐“白衣天使夢”,他們相互扶持貢獻“雙倍力量”
徐弘和晏平萍2018年相識于市一院。晏平萍比徐弘大3歲,是徐弘的崗前培訓老師。
剛入職的徐弘勤學苦練,不懂就問,他向年長同事虛心求教的樣子,深深打動了晏平萍。在不斷的學習交流中,兩個年輕人漸漸擦出了愛的“火花”。
徐弘和晏平萍
晏平萍說,選擇當護士,是因為從小就有“白衣天使夢”,選擇重癥醫(yī)學科是因為“這里的工作更具挑戰(zhàn)性,能學到很多”。而徐弘也坦言,當護士,能解除患者的病痛,挽救千萬人的生命,“這個職業(yè)非常神圣而光榮”。
心懷同一個夢,兩人越走越近,他們在2019年10月1日確定戀愛關系。然而,很快疫情就把這對有情人“分開”了。
2020年1月底,市一院收治了兩例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晏平萍作為首批進駐隔離救治區(qū)的護士,暫時與徐弘分開了。
“疫情剛來,即使我們是醫(yī)護工作者,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厲害。”徐弘說,晏平萍進駐隔離救治區(qū)后,兩人每天只能通電話,見不了面,“說不擔心那都是騙人的,她在那種特殊環(huán)境里,不僅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實際上還有巨大的心理壓力,而我只能默默地祝她平安”。
2020年2月14日,情人節(jié)。徐弘手捧一束鮮花來到了雙井路上的老年大學門口,打電話把在醫(yī)院6樓隔離救治區(qū)的妻子叫到了窗戶前。雖然兩人只能隔街相望,遙遙揮手,但一連多日的擔憂仿佛一下就沒了。看著手捧鮮花的徐弘,晏平萍淚流滿面,在電話里哽咽著說:“等我出來我們就結婚!”
沒有抱怨、只有鼓勵,沒有放棄、只有堅守。在醫(yī)院里,他們見面的機會不多,但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關鍵時刻“舍小家為大家”。“有一種浪漫叫‘戰(zhàn)友夫妻’,有一種力量叫‘并肩作戰(zhàn)’。” 徐弘說,未來他們還要一起救死扶傷,一起慢慢變老。
“醫(yī)院護理工作的每一步都是每位護士一個又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出來的,這其中,揉進了無數同志的汗水與艱辛。作為年輕的醫(yī)護人員,他們這些‘夫妻檔’志同道合,都想要把自己放在最忙最累最苦的科室去鍛煉,這種精神特別難能可貴。”市一院副院長石春和說,其實,在該院,還有很多堅守崗位的家庭,他們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始終堅守在一線,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用雙倍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醫(yī)者仁心,詮釋著家國情懷。
結語
今年5月12日是第112個國際護士節(jié),主題為“我們的護士,我們的未來”。這個主題展現了國際護士會在改善全民健康過程中,對護士的期望;這個主題,也是鎮(zhèn)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在第二個百年新征程中,對護理隊伍的期望。
市一院的護理隊伍始終堅守在第一線,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的那份力量擔當——
這份力量,有溫度。醫(yī)院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從基礎護理到??铺厣?、從院內服務到輻射基層,已逐步向慢病管理、康復護理、居家護理等領域延伸。
這份力量,有速度。醫(yī)院護理隊伍的專業(yè)水平、服務能力正在迅速提升,在醫(yī)院和患者最需要的時候,每個護士始終能夠迅速反應、挺身而出、奮戰(zhàn)一線。
這份力量,有高度。醫(yī)院護理進一步走進專業(yè)、走出醫(yī)院、走到線上,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健康保障,達到新的高度。(京江晚報 記者 楊泠 通訊員 悅之 朱研)
責任編輯:殷蘭友